人體體溫排查釋疑
1、紅外測溫的原理是什么?
基于普朗克和波茨曼定律的原理,非接觸紅外測溫儀通過吸收人體表面向外輻射的紅外能量
來測定物體的表面溫度,即紅外探頭將檢測到的紅外能量轉化為電信號,再經過電路運算處理,
*終轉換成溫度讀數。
2、紅外測溫對人體有傷害嗎?
紅外測溫儀是接受人體的輻射,屬于完全被動工作儀表,不發射任何電磁波,對人體不產生
絲毫傷害。
3、紅色激光起什么作用?
僅僅起輔助瞄準的作用,請注意不要將激光對準眼睛,或者測量人體的時候關閉激光。
4、非接觸測溫儀能測得準嗎?
需要注意選擇精度較好的儀器。
5、在多遠測量比較合適?
請注意儀器標注的距離系數,通常該系數越大,代表著在同樣的距離可以測量更小的目標,
或者說同樣大的目標可以在更遠的距離來測量。
6、體表溫度和腋下溫度為什么不同?
通常說人的體溫為 37℃,指的是身體內部的溫度。以腋下溫度為例,正常人腋下溫度為 36至37℃。人體的溫度是相對恒定的,正常人在 24小時內體溫略有波動,一般相差不超過1℃。生理狀態下,早晨體溫略低,下午略高。運動、進食后、婦女月經期前或妊娠期體溫稍高,而老年人體溫偏低。身體各部分的溫度并不一樣,可分為深部溫度和體表溫度兩部分。
深部溫度:人體深部溫度是相對穩定而又均勻的。但是,由于代謝水平不同,各個內臟器
官的溫度也略有差異。肝臟溫度*高可達 38℃。腦產熱量較多,溫度也接近38℃。腎臟、胰腺及十二指腸等處的溫度略低些。由于血液不斷循環,會使深部各器官的溫度趨于一致。因此在理論上,體溫是指機體深部的血液溫度,它可代表身體內部器官溫度的平均值
體表溫度:體表溫度要低于深部溫度,而且由里及表存在著明顯的溫度梯度。體表具有一定的厚度,在體溫調節中可起隔熱層作用,通過它維持著深部體溫的相對穩定。
體表的*外層,即皮膚表面,其溫度稱為皮膚溫。機體各部位的皮膚溫相差很大。在環境溫度為 23℃時測定,額部的皮膚溫為
33~34℃,軀干為 32℃,手為 30℃,足為 27℃。在寒冷的環境中,隨著氣溫下降,四肢末梢(手和足)
的皮膚溫度顯著降低,而頭部皮膚溫的變動相對比較少。皮膚內含有豐富的血管,凡能影響皮膚血管舒縮的因素都能改變皮膚的溫度。
而紅外測溫儀測量的是人體體表溫度。
7、怎樣設置報警溫度線?
因為紅外測溫儀測量出的溫度通常是額部的平均體表溫度,在目前環境溫度下( 15~35℃),
額部平均膚溫約為
33~35℃,對應的腋下溫度是
36~37℃.如果要求排查的報警體溫(腋下溫度)為 38℃,建議額部報警溫度應該為 36℃。這個溫度值可以根據天氣變化來調整。
環境溫度 建議報警溫度 環境溫度 建議報警溫度
5~15℃ 35℃ 15~25℃ 35.5℃
25~35℃ 36℃ 35以上 37℃
備注:可以取若干人的平均溫度作為當天正常體溫,然后增加 1~2℃度左右作為報警值。
請注意紅外測溫主要作用是快速排查,發現體溫異常后還需要做進一步的體溫計復測。
8、如何選擇合適的紅外測溫儀?
除了通常關心的品牌和價格之外,要注意以下一些情況:
精度:不同儀器的精度是有差異的,1%以上的測溫產品比較適合該場合;
溫度分別率:儀器*小能探測到的溫度變化值,分別率 0.1℃的儀器較合適;
光學分別率:亦稱距離系數,測量距離和被測目標視場直徑的比,20:1以上儀器較好;
報警功能:儀器*好能帶報警功能,可以快速排查;
光學透鏡:光學透鏡是儀器的重要部件,常見的有菲涅爾透鏡(俗稱塑料鏡頭)和光學透鏡(俗稱玻璃鏡頭)。前者易老化,不易清潔,精度較差。
響應時間:響應時間越短,儀器性能通常越好。
軟件功能:如果提供軟件功能,儀器可以連續工作,數據可以記錄。